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學部跟國內的高考一樣,大家都死磕分數。但是日本的大學院,所有學校自己命題自己選拔,哪怕是同水平的學校,多少會有個難易之分,這樣就給成績一般的同學很多機會了。
那什么樣的大學院容易考呢?通常他們會有這么幾個特點。
一、綜合實力
首先肯定是綜合實力。
認可度,綜合排名,專業強度,地理位置這些老生常談。
東北大學和大阪大學本來不分伯仲,強弱全看專業。但由于地理位置因素,東北就比大阪稍微容易點。
類似的還有廣島金澤岡山要比千葉橫濱容易。
二、入試方式
其次是,建議有單獨的留學生入試。
雖然單論考試我們不虛日本人,但是拿日語和日本人比終究是敵不過。
這個肯定不絕對,比如有些大學院日本人也是拿英語考,或者有些專業語言很次要。
比如東大經濟學研取消外國人入試之后,留學生比例反而大幅度上漲。但是,拿東大舉例子屬實沒什么參考價值。
所以原則上還是有留學生入試的簡單點。
三、留學生比例
然后是留學生比例不能太低。
有些學校留學生少大家覺得沒競爭,實際上則可能是從學校到老師都對招留學生不感興趣。
比如那些醫科大佬們。同學們不要老想著搞個大動靜,很多時候傳統和套路一樣很重要。
四、升學流程
最后是從出愿到入學的流程不能太簡單。
比如:事前審查、聯系教員、各種成績、筆試、面試全都安排上的。這樣會篩掉大量競爭者。
同學們可能感覺麻煩了,但是如果多點麻煩就能去到更好的學校難道不值得么?
比如自己有英語成績,然后跑去報考不需要英語的學校,雖然自己覺得有英語是優勢,但有多少英語沒來得及考的人來一起競爭呢?
比如人在日本,非要去報那些能海外出愿的,這就不聰明了。有多少國內的學霸隨便一申可能就把自己給超越了。
所以同學們應該在自己條件許可的范圍內,找那些“麻煩“一點的學校。
五、常見誤區
此外,再說兩個常見的誤區。
一個是看見定員偏少不敢報。
注意是偏少,比如學校招收留學生若干,或者招十個二十個,這個可以報。但要是就兩三個,那博士可以報,修士就得考慮考慮了。
大學院都這樣,除了一些特殊的國際XX研究科,能招百八十人,這是正常數字。招的人有限,報的也不至于太多。
第二個就是錄取比,也就是報考人數和招收人數的比例。
同學們可以把這個作為競爭激烈程度的參考,但沒必要太看重這個。雖然學校招生辦實際還挺重視這個數據,但他們只追求數字。
某march的招生辦老師說,自己學校很多研究科十選一,很滿意了,不打算再在中國開現地入試了。十選一看著挺嚇人,但實際沒那么夸張。100個同學,報八個學校,每個學校招十五個人,最后大家都有學上,還得有倆學校招不滿甚至招不到人。
但是靠前的學校都會是個挺好看的錄取比,因為100個同學平均每人報三四所呢。三四百人平均分到八個學校,熱門學校能把錄取比刷到二十比一。
而且,同是march,有的熱門研究科能到三四十比一,因為它既不用筆試又不用論文,大家只要多準備一份材料交過去就行,過了就去面試,沒過的話大損失就是報名費而已。很多條件差不多的同學都愿意花錢多這么一個機會,但真正精心準備的肯定沒那么多人。
除了以上5個因素,不僅要看學校,還要考慮研究方向和錄取率等因素。整體考慮,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決策。
日本留學都是提前一年咨詢定校、申請,歡迎計劃赴日的小伙伴免費咨詢!